於台灣屏東縣牡丹鄉的旭海村是個偏鄉,
與台東滿州鄉比鄰,交通很不方便。
47歲的芳姐,將大半的青春歲月都獻給了旭海村,
她是一個旭海姑娘,二十幾年來每天天未亮,
就從恆春開一小時車回到旭海,幫村裡小朋友送便當,
接著開始為村裡老老少少準備午晚餐,從未間斷。
她就像是旭海的太陽,溫熙照拂著村裡每個需要的家庭,
她是潘儀芳,人們都稱她芳姐。
為了照顧全村的老少,她辭去公職,
賣掉兩棟房子籌千萬元(台幣)辦學堂,
至今已拉拔80多名孩童長大。
她最大的滿足,是看到家鄉的老小「吃飽、睡暖、開心、不輸人」!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旭海村瀕臨太平洋,有好山好水,
但位處偏遠,這裡的年輕人都外出工作了,
留在村裡的只有老人和小孩。
左上角照片是芳姐燦爛的笑容:
在創辦旭海小學堂前,當時芳姐在中科院上班,但心裡總是掛念著旭海的孩子,每到週末假日就往旭海跑,後來乾脆辭去工作回到旭海創辦小學堂。
芳姐說,之所以會想創辦學堂,其實是因為她小五時,老師要她輔導小一、小二的學弟妹,她發現大孩子其實也有能力能照顧到小孩子,但現在的孩子卻缺少這樣的關懷。
現在旭海小學堂已經是全村小朋友的生活中心。而她不但照顧這裡的小孩,還照顧三十幾位年長者。
旭海村沒有小學,牡丹國小校車固定在學堂前方接送,每天早上六點五十分發車,她每天要從恆春家開車過來,趕在這時間前給小孩送便當。
下午約五點時小朋友放學回到旭海村,芳姐笑稱:「放學時,小學堂像打仗!」孩子們放下書包就急著向她撒嬌,忙著分享學校大小事,再開始第九節課程、晚自習或課輔。
芳姐說,偏鄉小孩不笨也不差,就是缺乏教育資源,將學生集中在一起學陶笛、烏克麗麗或鋼琴,看著來自不同家庭的小朋友在臉上掛著笑容,是她「為人母」的最大收穫。
小學堂緊鄰一家「潘朵拉簡餐」,五坪大的小木屋,加上小得連轉身都困難的廚房,這是芳姐經營的簡餐店,也是提供小學堂開銷的重要來源,她的醫生丈夫也用存款支持她,但仍遠遠不夠支應每月一二十萬的開銷,她為此還賣掉兩棟房子。
她對小孩說:「我花了二三十年的時間照顧你們,我不求回報,我只希望你們長大後,也可以回來照顧這裡的小朋友,就像我當初這樣照顧你們。」
芳姐:「本來只想讓孩子有地方去,沒想到變成放不下的責任。」牆上有一幅孩子的畫作《像天堂的小學堂》,她說,「我就要把小學堂做成這樣!」
中國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芳姐身上散發著最純摯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