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迷思
1.蝦貝蟹蚌蚵等海鮮,多吃會提高膽固醇
Q:蝦、貝、蟹、蚌及蚵等海鮮都含有高膽固醇,所以最好少吃,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尿酸過高及痛風等患者,更該避免食用。
江醫師解答:這類海鮮所含的其實是「固醇」而非都是「膽固醇」,而且其「升膽固醇指數」並不高,事實上比起許多食物相對安全。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人認為蝦、貝、蟹、蚌、蚵等海鮮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吃了會讓體內膽固醇升高,只好忍痛將美味拒於千里之外,而心血管疾病、尿酸過高或痛風的患者,也常被警告應該遠離這類食物才是。但這樣的說法其實是錯的,還好近年來營養界已經更改說法,還給蝦、貝、蟹、蚌、蚵等海鮮清白。
蝦貝蟹蚌蚵含的是「固醇」,而非膽固醇這類海鮮多半含有豐富的「固醇」,但因為從前的儀器無法鑑別膽固醇與其他固醇,所以牡蠣、蝦、蟹、魷魚等水產品才會被誤認為是膽固醇很高的食物。事實上這些蝦蟹貝只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是真正的膽固醇,含量幾乎比雞肉還要低。此外,固醇類還有降低膽固醇在血管中蓄積的功能,而這正是推翻「吃海鮮會提高膽固醇」的重要原因。
2.升膽固醇指數比雞肉還低
其次,營養界也發現,要判斷食物對膽固醇的影響,並不能單看食物中的膽固醇量,還得同時考量食物中的飽和脂肪酸。因為飽和脂肪酸是提供製造膽固醇的零件,有升高膽固醇的作用,對體內膽固醇升高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現在營養界早以「升膽固醇指數」(CSI)來代替早年的「膽固醇含量」。
所謂的「升膽固醇指數」,就是同時計算食物中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量所得到的指數,而大部份海鮮的升膽固醇指數,其實比牛肉、豬肉、雞肉都來得低(見表1-1 ),再加上一般海鮮的膽固醇主要集中在頭部、內臟,以蝦、蟹等海鮮為例,只要不吃蝦頭和蟹膏,可以說根本不用擔心會攝取到過多的膽固醇。
專家早在幾十年前就發現愛斯基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很低,因為天天吃海鮮的愛斯基摩人,也攝取了豐富的 Ω 3 ;許多研究更證實 Ω 3 能夠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因此對於高血脂患者來說,以魚肉取代脂肪含量較高的紅肉(牛肉與豬),反而是較好的選擇。不過無論哪種海鮮,想吃的健康還是得注意烹調方式,建議多用煮、烤、蒸的方式處理,並盡量避免或減少調味料的用量,這樣才能真正吃出健康。
表 1-1 常見食物升膽固醇指數表
本文摘自新自然主義(食在安心:江守山醫師的安心飲食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