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段時間後就恢復正常,就不必太擔心;
如果狀況持續1個月以上,可能是大腸病變的前兆,應小心為妙。
便祕、腹痛 大腸癌前兆
陳昌平說明大腸癌的成因:「簡單說,是先有便祕,接著產生息肉,再病變成大腸癌。」大腸是由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等所構成,左側的大腸管徑比右 側大腸窄,當有腫瘤發生時,就會出現腸阻塞而引起便祕、腹脹甚至腹痛的情形。因為糞便大多在左側的結腸成形,因此如果阻塞的狀況嚴重的話,所排出的糞便就 會有時還會參雜血絲, 嚴重到便祕及解血便情形。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昌平認為,大腸癌的成因與飲食最有關係,其次是遺傳,因此經常大魚大肉或有家族病史者,一定要 每年接受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許多研究皆顯示,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脂肪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會,因此應多吃高纖食物,食物纖維有助於吸收腸內水分,使糞 便體積增大,刺激腸子蠕動,方便排泄,避免便祕且縮短致癌物質留在腸內的時間,降低罹癌機率。
預防大腸癌5祕訣 ,注意5項要點:
1.健康飲食:
記住「低脂、高纖、禁菸酒」的方式。高纖食物的定義為每100公克含4公克以上的纖維質,例如:麥麩、米麩、木耳、香菇、番石榴、豌豆、綠豆、黃豆等。
少吃烤肉。燒烤肉類,容易在表面形成致癌物質。同時,動物油脂滴在火焰裡冒煙,也容易形成致癌的物質,因此常吃烤肉類容易增加大腸癌罹患率。其他像是醃漬、煙燻、加硝的食品,如火腿、香腸、臘肉等),都可能含有致癌的添加物,最好不要吃為妙。
2.維持理想體重:
最近的研究顯示,肥胖會提高大腸癌的罹患機率,因此必須藉由高纖飲食及適量的運動來維持理想的體重。理想體重可由BMI值計算得知,公式如下: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身高(公尺)
成人理想值:18.5≦BMI<24
3.養成每天排便習慣:
每天排便能夠縮短致癌物質留在腸內的時間,減少致癌機會。若無便祕,每次如廁後應注意糞便顏色與形狀,及是否有血絲等異常狀況。
4.規律運動:
運動可加速大腸的蠕動,縮短糞便通過大腸的時間,降低大腸內 膜接觸糞便時間。適量的運動,如每星期3次快走、每次30分鐘以上,有助減低罹患大腸癌的機會。
5.定期篩檢:
由 於大腸癌形成的時間較長,若能先檢查出腸內有無息肉,可在息肉未病變前先切除或預防,因此定期身體檢查可預防大腸癌的形成。50歲以上、無症狀者,建議每 年做糞便潛血反應檢查,以及每5年做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若有息肉、大腸癌家族史等的中危險群,建議每3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家族 性大腸息肉、幼年型息肉症、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等高危險群,則建議1至2年做大腸鏡檢查。
腸道清爽 人就健康
陳昌平指出,人體的腸內有許多好菌和壞菌,並且維持平衡,一旦身體因飲食、環境、壓力等因素影響,壞菌就會增加,使腸內微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壞菌分泌的有害物質被腸道吸收,抵抗力薄弱的器官就會出毛病。
大腸癌患者飲食調理
大腸癌病人要怎麼吃呢?
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了,因此大腸癌病人的飲食很重要。在治療過程中對飲食的不合理之處進行改善,就會使患者更容易恢復健康。大腸癌飲食應該格外注意,也要從根本上進行更改。
1.忌吃醃制、熏制、燒烤、辛辣刺激性和發黴變質的食物,這些食物含有亞硝酸胺,是重要的致癌物質,會加重病情。
2.禁煙禁酒,抽煙酗酒會導致多種疾病,尤其是對於已經生病的人來說,是很不利於後期康復的。
3.大腸癌術後初期飲食要以稀軟為主,可先食用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像一些肉湯之類,配合饅頭、餃子、麵條等,但一定要注意煮透煮爛,以便咀嚼和消化。
4.日常飲食要搭配合理,各種營養攝入要均衡,尤其是維生素和蛋白質的攝入量要充分保證,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營養代謝,增強抵抗力。
5.可適當多吃蘆筍、芹菜、韭菜、白菜、蘿蔔等綠色蔬菜,這些蔬菜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能刺激腸道蠕動,增加排便次數,從而減少有害物質在腸道停留的時間,加速致癌物質排除體外。
6.可適當多吃蘋果、橘子、玉米、鯽魚等食物,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鉀,對於大腸癌患者的康復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