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講道理的家長是「問題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其實你想錯了,關鍵是要先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講道理」 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

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

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

但 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

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

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


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

惹得家長常發脾氣。她知道打罵孩子不對,

但不知該怎麼辦。

關鍵在下面…繼續看吧..


 
 
 
 

我請她舉個孩子如何不聽話的例子….

她講了這樣一件事:

她家住公寓樓五層,沒有電梯,走樓梯上下。

最近女兒特別喜歡這樣下樓:

一條胳膊搭到樓梯扶手上,

胳膊用力腳不用力地向下溜。

媽媽不允許孩子這樣做,

說樓梯扶手平時沒人擦,那樣會把衣服弄髒磨壞。

但再一次下樓時,孩子又那樣,

屢說屢犯,家長終於失去耐心,大發脾氣。

孩子當著家長的面不敢那樣做了,

卻找各種機會偷偷地那樣下樓,

衣服袖子下面經常是髒髒的。

陳述完事情后,

家長用失望的口氣加一句:

我那孩子,天生就不如別的孩子懂事,

我其實挺尊重她的,不知給她講了多少道理,

可她好像一句也不聽。

 

如果講道理是沒用的,就應該立即停止。

我對家長說,你既然已經發現講道理沒用,

那至少說明在這件事上,

講道理是不對的,

發現不對,就應該立即停止。

家長一臉迷惑,情緒上略有抵觸地問我,

講道理不對嗎?那該怎麼教育她呢?

 

我說,很簡單,回家找兩塊抹布,

你和孩子一人一塊,自上而下把樓梯扶手擦乾淨,

既做了公益,又滿足了孩子手腳並用下樓的樂趣,

試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家長一聽,恍然大悟,對啊,這麼簡單,

我怎麼沒想到呢!我怎麼就光想著給她講道理呢?

 

天下沒有不懂事的孩子,換個角度想…

這位家長之所以沒想到,

問題應該在於

她一直以來只注意了自己 如何 “說”得「有道理」,

沒去想自己 “做” 得多麼 沒道理。

 

就這件事,孩子不過是想變個花樣走樓梯,

家長卻不體恤孩子,

這麼微小的一點童趣都不給孩子,

對這麼簡單的嘗試都不能容忍,

這和家長所說的給孩子「尊重」就完全不搭。

天下沒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

家長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

比說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教育家杜威認為,

教育並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知的事情,

而是一個主動的和建設性的過程,

這個原理幾乎在理論上無人不承認,

而在實踐中又無人不違反。

要使兒童「明白道理」,不要僅僅把道理告訴兒童,

必須要首先讓兒童有機會在實踐中獲得連續不斷的經驗

 

「做」比說重要!

「行不言之教」是傳誦千古的經典教育方法,

理論上人們都認可,可遇到問題時,

大多數人的第一個念頭總是如何勸說孩子,

如何給孩子講道理。

 

比如我經常收到這樣的來信:

年輕父母們詳細陳述了老人帶孩子如何包辦溺愛,

導致孩子有許多毛病,

後面提出的問題卻是:「這種情況下,我如何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改正缺點?」

也有不少家長,他的孩子遭遇了學校老師的冷暴力,導致孩子厭學。

家長不去想辦法向學校反映,

解決老師的問題,也不去做任何和老師溝通的努力,

卻來問我「如何給孩子做思想工作,讓孩子不再厭學」

 

這樣奇怪的邏輯經常遇到,

明明是成年人做得不對,傷害了孩子,

卻把改造的矛頭對準孩子,指望動動嘴皮子,

說點什麼,就可以改善孩子的狀態,這怎麼可能呢?

 

人們對「講道理」的偏好往往源於思維慣性。

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

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

在他們的經驗和認識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係,

就是告知與被告知的關係。

 

所謂教育,

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

所以他們對孩子表示負責和愛,

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訴他們如何做。

不過,這種單邊主義思維方式,

最容易讓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一位家長說他在沒孩子時,

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

覺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無能。

他自己有了兒子后,遇到問題,

總是耐心地跟孩子講道理。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

他發現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來越行不通了。

孩子經常很固執逆反,

不管家長怎麼說,就是不聽。

所以他開始懷疑自己做得對不對,

周圍又不時地有人對他說,

教育男孩子就要粗野一些,

只要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想讓他做什麼事,沒什麼好商量的,

必須服從,不行就動用武力。

 

所以,有兩次他和孩子發生衝突,

真的沒能控制住,對孩子動了手。

到這時,他才發現自己黔驢技窮,

也墮落為自己曾經不齒的那類家長了。

3種方法對孩子有害無益:

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如果講道理孩子不聽,除了生氣或感化他,

還有什麼方法呢?

難道不要教育他嗎?

當然要教育孩子,但以大道理壓人,

強迫孩子接受來自家長口頭的「道理」,

這是在使蠻力,是思維懶惰和粗糙的表現,

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反而會使問題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無解。

 

教育是門藝術,講究的是簡單和精巧。

 

改變「講道理」的思維定式,變通一下,效果可能會好得多。

有位媽媽,從孩子一歲半時,開始每晚給孩子刷牙,

可小傢伙怎麼都不配合,任憑媽媽講多少道理都沒用,

刷牙成了天天必打的戰爭,總是弄得雙方都不愉快。

後來,這位媽媽想了一個辦法,孩子有一個很喜歡的小熊玩具,

媽媽在晚上要刷牙前跟孩子說:

「寶貝,小熊這麼長時間沒刷牙,牙疼了,蛀牙了,你幫它刷刷牙好嗎?」

孩子很樂意地接過媽媽準備好的牙刷幫小熊刷起來。

給小熊刷完牙后,媽媽表揚孩子刷得好,

並說:「小熊真乖,給它刷牙它配合得真好。」

 

然後問孩子:

「寶寶想不想讓小熊看看你也很乖,也會好好配合媽媽刷牙?」

孩子高興地說好,史無前例地配合媽媽刷牙。

這樣幾天下來,孩子再也不厭煩刷牙了。

 

家長「少說多做」,傾聽孩子

還有一位家長,

說他4歲的孩子有兩個毛病,

一是不聽話,一是愛哭。問我怎麼辦。

我讓他舉出最近的一個不聽話的例子。

他說孩子這幾天總是在晚上臨睡覺前要下樓玩,

無論家長怎麼給他講外面天黑了,小朋友都回家了,

明天再玩之類的話,孩子都不聽,就是哭著要下樓。

我說,你說的兩個毛病其實是一個,可以一起解決。

從今天開始,一切事情盡量聽孩子的。

如果他臨睡前想下樓,你就辛苦點,

抱他下樓,他想在樓下待多長時間,就待多長時間,

在其他事情上也採取類似的做法。

家長有些吃驚,很顧慮的樣子,

但回去還是按著我說的做了。

 

結果讓他意想不到…..

 

他後來告訴我,當天孩子在臨睡前又要下樓,

家長沒說什麼,愉快地給他穿好衣服,帶他下去。

外面很黑,冷風嗖嗖的,樓下空無一人,

他剛把孩子放地上,孩子就要他抱著回家。

家長故意說既然下來了,多待一會兒吧,

孩子說什麼也不肯多待,說想回家睡覺。

回家後,孩子一下變得很聽話,

讓刷牙就刷牙,讓脫衣服就脫衣服。

此後其他的一些小事上,家長也都少說多做,

儘可能傾聽孩子的意見,結果孩子哭鬧大大減少。

「講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給孩子講點什麼道理,

必須首先確認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

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心口不一的家長,

比如有的家長明明自己對孩子的考試分數斤斤計較,

向我討教的問題卻是: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時,

如何給孩子做思想工作,讓他不要在意分數?

把「如何說」僅僅理解為一種說話技巧,

這是一些人在教育上始終不得要領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像文字所到之處是一個人的思考所到之處一樣,

語言所到之處,也應該是一個人觀念所到之處。

與其向別人討要說話技巧,不如靜下心來想想,

我自己到底是怎麼想的?

 

避免向孩子灌輸庸俗價值觀。

生活中可以經常看到這種情況,

一些家長自己站位不高,

卻熱衷於向孩子傳達一些並不高明的見解,

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經驗。

比如有的家長暗示孩子不必在學習上幫助別的同學,

給別人講題既浪費時間,又容易被別人超過。

生活就是競爭,別人走得靠前了,你就落後了。

孩子從這些所謂的人生道理上,

學會了小鑽營、小算計,

卻學不到大胸襟、大情懷。這樣的「講道理」,

實際上是在降低孩子的視野和胸襟,

束縛限制了他的發展。

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

想要給孩子講出能讓他飛翔的道理,

家長自己就要具有藍天的胸懷和高度。

如果感覺自己的高度不夠,不知道該如何說,

什麼也不說總比胡說好得多。

 

切不可把「不講道理」做成「不講理」。

有一些家長確實很少對孩子講道理,

他們很直接,三句話不對就把孩子罵一頓或打一頓,

這就不是我們這裡所說的「不講道理」,而是不講理了。

更有些家長,對孩子簡單粗暴,卻在事後美化自己的行為。

例如,打了孩子,

然後又深情地講「孩子,我為什麼打你」,

通過煽情來為自己的行為找遮羞布。

這簡直是強盜邏輯,矯情得十分了得,

是更深層面的不講理。

 

「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

發脾氣加虛偽是下下下策。

想讓孩子懂道理,家長可以..

口頭少講道理,多做一些合道理的事!

分享社群: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