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古代的錢跟現代的錢哪個比較大?一兩銀子等於多少錢?解答在這裡,別被電視劇誤導了都不知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大部分人都毫無概念。

其實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

宋朝以前白銀總量很少,根本沒有成為流通貨幣,

銀兩成為流通貨幣是明清兩代對外貿易活躍,

外國白銀大量湧入以後的事。

知道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後,


再看電視劇你會覺得無比荒謬。

小說《紅樓夢》中,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嘆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其實劉姥姥家當時也算中產階級,有房有地,還有工人和丫頭。她第一次去賈府,得了20兩銀子,就千恩萬謝的,可見這不是個小數目。

(請繼續往下閱讀…)


 

《明史》中記載,七品知縣一年的基本工資是45兩白銀。但現在的電視劇、小說中,居然出現了兩個饅頭一碗湯5兩銀子、少奶奶一次賭博輸掉一千萬兩銀子、一餐飯19兩多銀子的情節。要知道,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這還是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的情況下。

​在一般推算古幣值都採用一般等價物交換的方式,中國人千年不變的民生物品就是大米,所以採用太平年間的大米物價記錄為標準,進行一個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銀兩的貨幣價值答案。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品質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 斤。現在中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約3304元新台 幣))。

​唐朝時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更高

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 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

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約20650元新台 幣))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

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約10325元新台幣)。

宋朝經濟高速發展,工商業非常發達,因此對貨幣的需求量非常龐大。但那時白銀的產量和進口量都不高,所以錢幣制度極其混亂。那時的流通貨幣是「錢」。在一般朝代,1000個錢為一貫,等於一兩銀子,但是宋朝卻不是這樣的。

▼​《宋史食貨志》和《續資治通鑑》中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白銀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上漲,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 錢當銀一兩。宋朝「錢法」很亂,銅錢、鐵錢、鉛錫錢同時流通,各州都有權自行鑄錢,還存在私人鑄錢的情況,錢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價值多變,「隨時立 制」,非常混亂。

根據《宋史 食貨志》記載,「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宋史職官志》記載,每斗(米)折錢三十文」。按照這些來算的話,2000個銅錢可以折銀一兩。太平時期 米價是1石600-300錢,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

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

(約4620到9240元 新台幣)。


 

​歷史上,銀兩成為流通貨幣是在明清時期,但現在的古裝劇中,不管什麼朝代都是用銀兩交易。這是因為明清小說的盛行,這些小說均按照當時 的生活情況為常識對前朝進行描寫。《水滸》、《三言二拍》等等作品中的銀兩價值均以明朝的銀價為標準,與原有的文、貫、緡、銖等貨幣單位攪合在一起,對後 世影響很大。

所以現代人所寫的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的歷史小說、武俠小說中,也跟著把古代流通貨幣統統說成「銀兩」,就連《射鵰》等書也是如此。

​綜上所述,不同朝代一兩銀子的價值不同。清朝中晚期價值約150到220元人民幣左右(約750到1100元新台幣);明朝中期價值約 600到800元人民幣(約3000到4000元新台幣);北宋朝中期價值約600元到1300元人民幣(約3000到6500元新台幣);盛唐時期價值 約2000到4000元人民幣(約1萬到2萬元新台幣)。

現代人比起明清時代,距離之前的朝代更加遙遠,對前朝貨幣制度及銀兩的實際購買力認識不足,才會出現可笑的天價饅頭、天價酒菜情節。知道了這些知識,再看小說或者電視劇,你是不是就能看出更多有趣的東西了?

分享社群: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