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把「玉米鬚」能治50多種病,堪稱仙藥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農民在收穫玉米時,大多把玉米須扔掉,

其實挺可惜的,殊不知它是治病良藥。

醫學認為,玉米須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的功能,

主治急、慢性腎炎、水腫、急性膽囊炎、膽道結石和高血壓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


玉米須含大量硝酸鉀、維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種揮發性生物堿。

有利尿、降壓、降血糖、止血、利膽等作用。

故以本品為主藥所組成之驗方甚多,治病也非常廣泛。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玉米須,也稱玉麥須。最早藥用記載見於1476年的《滇南木草》,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中國藥典》1977年收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材標準》1985版(一部)收錄的常用藥材品種。

玉米須為禾本科玉蜀黍屬植物玉米的花柱和花頭。玉蜀黍一年生草本,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秋季收穫玉米時採收,曬乾或烘乾。玉米須常集結成疏鬆團簇,花柱線狀或須狀,完整者長至30厘米,直徑0.5毫米,淡綠色、黃綠色至棕紅色,有光澤,略透明,柱頭2裂,叉開,質柔軟,氣無,味淡。以柔軟、有光澤者為佳。

【玉米須主要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

2.降壓作用

3.利膽作用

4.降血糖作用

5.其他作用

【製藥膳,可治多種疾病】

1、肝硬化:玉米須,東瓜子,赤小豆,煎湯。

2、高血壓、頭昏腦漲:玉米須50g,菊花10g,煎湯。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

3、眩暈:玉米須50g,煎湯代茶,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4、齒齦出血:玉米須50g,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0多分鐘,1日內作數次飲完,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4、齒齦出血:玉米須50g,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0多分鐘,1日內作數次飲完,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5、咳嗽:玉米須30g,陳皮9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

6、咯血:玉米須50g,冰糖50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7、鼻衄、吐血:玉米須、香蕉皮各30g,山梔子9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8、特發性水腫:即找不到病因的水腫。玉米須50g,大棗5枚,以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可連飲服1個月。


 
 
 
 
 

 9、黃疸(黃疸性肝炎):玉米須30g,茵陳蒿20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7天為1個療程。

10、膽囊炎:玉米須30g,茵陳蒿20g、蒲公英10g,煎湯。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11、糖尿病口渴、多飲、多尿:玉米須50g,新鮮蕹菜150g,以清水適量煎湯去渣取汁。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內服。

12、腎炎水腫尿少:玉米須50g,黃精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

13、膀胱炎、小便黃赤:玉米須50g,車前子(各包)9g,甘草6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14、尿少、尿頻、尿急、尿道灼熱疼痛:玉米須、玉米芯各50g,水煎去渣代茶飲。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15、尿血:玉米須50g,白茅根18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5天為1個療程。

16、產後腹痛:玉米須50g,水浸20分鐘,後水煎取汁。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服時可每次加入紅糖20g。治婦女產後小腹攣痛,服後痛止,且乳汁增多。


玉米須有利尿降壓功能

法一:將玉米須採下曬乾,每次用30克玉米須干品煮水喝,也可加冰糖,一日3次,如果用鮮玉米須,有15克即可。

法二:每日取60克玉米須,煎水3碗,分3次飲服,可治高血壓。

法三:玉米須西瓜皮治高血壓法,取30克玉米須、12克西瓜翠衣,煎湯代茶常飲。

①治水腫:玉蜀黍須二兩。煎水服,忌食鹽。(《貴陽市秘方驗方》)

②治腎臟炎,初期腎結石:玉蜀黍須,分量不拘,煎濃湯,頻服。(《貴陽市秘方驗方》)

③治肝炎黃疸:玉米須、金錢草、滿天星、鬱金、茵陳,煎服。

④治勞傷吐血:玉米須。小薊,燉五花肉服。

⑤治吐血及紅崩:玉米須,熬水燉肉服。

⑥治風疹塊(俗稱風丹)和熱毒:玉米須燒灰,兌醪糟服。

分享社群: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