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天上的寺院」——懸空寺,歷經滄桑屹立千年!千載風霜而不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飛閣丹崖上,白雲幾度封。」

「蜃樓疑海上,鳥道設雲中。」

山西恆山懸空寺,是一座懸浮在懸崖上的寺廟,沒有千噸地基,只有數根木柱支撐。歷經約1,400多年的風雨滄桑和地震天災等侵襲,懸空寺依然巍峨屹立。



「天上的寺院」——懸空寺,歷經滄桑屹立千年!

懸空寺始建於北魏晚期,全寺距地面高約50米,是世界上現存建在懸崖絕壁上最早的木結構建築群,被譽為「天上的寺院」。美國《時代》評其為世界「最奇險」的十大建築之一,令懸空寺名揚海外。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遠看懸空寺,像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淩空欲飛之勢。全寺殿閣共有40間,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屬建築史上的奇跡。

公輸天巧

俗語說:「平地起高樓」,但懸空寺卻反其道而行之,把寺廟懸空而建,這裡一定大有乾坤。


懸空寺結構精巧,整座寺廟由立木和橫木支撐著。這些以橫木為梁者叫做「鐵扁擔」,是用當地的特產鐵杉木加工成為方形的木樑,深深插進岩石裏去的。據說,木樑用桐油浸過具有防腐作用。

每根立木也功不可沒。這些立木落點都經過精心計算,以保證能把整座懸空寺支撐起來。據說,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來平衡樓閣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夠發揮它的支撐作用,如果空無一物,它就無所借力。這個奇妙的原理是現代科學理論很難想像的。所以從遠處看人們把懸空寺稱為「三根馬尾空中吊」。

懸空寺建築內部豐富幽遠。寺廟在極其有限的空間裏,建有大小殿閣40間,最大的只有36.4平方米,最小的還不足5平方米,高者丈餘,低者數尺,有的遙遙相對,有的高下對峙,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繫,既不整齊化一,又不淩亂無序。

懸空寺內有銅鑄、鐵鑄、泥塑、石雕、脫沙等神像佛像80餘尊,既因殿閣大小不同而高低不等,又因職位尊卑而形態各異。其中,雷音殿的泥塑釋迦體態豐滿,比例適度,面貌圓潤,表情逼真,為全寺泥塑之珍品,三佛殿內的鐵鑄韋馱,體形健壯,神態威武,衣冠文飾精細,鑄像之精品,而刻於棧道之上崖壁之間的三尊崖刻石佛,笑容可掬,氣魄雄偉,可謂巧奪天工。


「天上的寺院」——懸空寺,歷經滄桑屹立千年!

修行的場所

據說懸空寺是北魏時一位叫瞭然的和尚所建。瞭然和尚所處的北魏時期正是中國佛教得以在中國發揚光大的時候。由於懸空寺建造完全是不按常規設計興建,對於「居住者」也有要求,因為膽小者根本就不敢懸空而居。

懸空寺共有殿宇樓閣40餘間。殿閣之間有的以棧橋淩空飛渡;有的以暗道迴廊相通;有的要登絕壁上的石級而上;有的則是越壁穿窗入屋,上下迂迴,左右盤旋,令人撲朔迷離,宛如進入迷宮。樓閣上下有螺旋式樓梯相通,走在木梯上,前人似踩在後人的頭頂;中心閣與邊閣之間搭有棧道,一踩上去就「吱吱」作響,顫顫悠悠,透過板的縫隙還能望見百丈深谷,令人驚魂。


 

可是對於潛心修行的和尚來說,這沒有甚麼可畏懼的。「木頭結不結實?」「踩斷了怎麼辦?」「別被風吹下去?」「掉下去就沒命了」等等思想,很少會出現在修行人的頭腦中。對於和尚來說,對佛法的堅貞,使得他們看淡生死,感到「有佛而心定」。

「懸空寺」見證了「和尚」這些修煉者對佛的「正信」。如果沒有對佛法的正信,是不可能把廟建到懸崖絕壁之上。

即使是後世的遊人,身曆其寺時,也沒有搖晃的感覺,相反的是感到不動如山的莊重安穩,懸空而實在,高危而安定。

 

天下巨觀

「懸空寺」座落在被譽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的北嶽恆山腳下金龍峽谷兩側翠屏峰的懸崖峭壁之上。恆山座落在山西省渾源縣城南6公里。相傳4,000多年前,舜帝北巡見此山氣勢雄偉,遂封其為「北嶽」。

恆山主峰天峰嶺海拔2,017米,給人以頂天立地的感覺。天峰嶺與對峙而立的翠屏峰之間,被一條斷層切開,一條渾河沿斷裂切出,出現陡崖堅壁萬仞,青天一線,最窄處不足10米,形成了勝似龍門,險似劍閣的絕塞天險,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金龍峽全長約1,500米。

進入峽谷後,峽越窄,崖越高。再往裏走,只見西崖的半壁間,矗立著一排層樓重閣的古建築,上接雲端,下臨深谷,紅樓灰瓦,猶如天宮,這就是恆山十八景中最奇的一景——懸空寺。

懸空寺建於金龍峽谷兩側翠屏峰的懸崖峭壁之上,面對北嶽主峰。絕壁上原有一處深不過10米、長40多米的凹壁,懸空寺就建築在凹壁之中,距穀底處近百米。當地民謠描寫道:「懸空寺,關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

懸空寺廟宇淩空欲飛,亭臺樓閣鱗次櫛比,在雲繚霧繞中時隱時現。整個懸空寺都是在懸崖上鑿洞,打入一排木樑作為地基,然後起牆造屋而成。寺下有幾十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撐著,這些木樑和木柱互相組成一個承重的整體,使重重殿宇安然無恙地「懸掛」在絕壁之上。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遊覽懸空寺後,在石崖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徐霞客在《遊恆山日記》中寫道:「入則樓閣高下,檻路屈曲。崖既矗削,為天下巨觀,而寺之點綴,兼能盡勝。依岩結構,而不為岩石累者,僅此。」

「天上的寺院」——懸空寺,歷經滄桑屹立千年!

千載風霜而不朽

懸空寺雖有1,400~1,500多年的歷史,但它歷經風雨而不朽,屢遭地震亦無恙。

懸空寺選址奇妙,處於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全身懸掛於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份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沖刷,又可避免岩石脫落砸壞寺廟建築。

懸空寺地處的山谷狹窄,全年日照時間只有3個月,每天日照時間平均不到兩個小時,又使寺廟少受日曬的侵蝕。一年四季山風不斷,氣候乾燥,木質結構的建築,既無日蛀,又不腐爛;寺廟高於山下河谷90多米,任憑洪水氾濫也不會淹及寺廟。

渾源縣歷史上曾有多次地震的記載,最近50年發生了3次6級左右的地震。最近的兩次地震發生在1989年6.1級和1992年的5.6級,懸空寺當時未受任何損傷。而渾源縣境內有上萬房屋被毀。

可見懸空寺確是一處風吹不著、雨淋不著、日曬不著、石砸不著、水淹不著、受到神靈看護的修行所在地,使其千載風霜而不朽,經萬眾登攀而不毀。

分享社群: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關文章